承德還是中國普通話標準音采集地,中國攝影之鄉、中國剪紙之鄉。2012年被評為中國“十大特色休閑城市”。 [2] 2016年11月,承德市被國家旅游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。2017年10月,承德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。 [3] 2017年12月,獲得“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”。
承德歷史悠久,有著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內涵,根據出土文物考證,承德一帶早在中原
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跡。
殷周時期,這里是山戌、東胡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,是燕侯的勢力范圍。承德市東約150公里處的
凌源縣海島營子村,出土過多件
西周銅器。
戰國時代,承德一帶隸屬于
燕國設置的漁陽右北閏、遼西三郡。《
史記·匈奴傳》記載,燕國曾在這一帶修筑長城,長城遺址,仍依稀可見。特別是著名的興隆農具
鐵范發現,說明當時這一帶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的。
[2]
普寧寺
秦漢以后,歷代的中央政權都曾在此設置過行政管理機構。在漫長的歷史中,這里的漢、
匈奴、
烏桓、
鮮卑、庫莫奚、契丹、
突厥、蒙古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。
元朝、
明朝時期屬北平(今北京)府,為喀喇沁、翁牛特、察哈爾等蒙古族的游牧地。直到清朝初年,熱河上營(現承德市區)始終沒有設立過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機構,是一個“名號不掌于職方”的小村落。
清朝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清廷在此修建行宮,人口與日俱增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熱河行宮開始使用,標志著熱河進入了發展期。
康熙五十年(1711年)熱河上營就已經是“生理農桑事、聚民至萬家”的大村鎮了。此后,為適應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,各蒙古王公,朝廷大臣及一些詞人文士都爭相在承德建設府邸宅院,承德工商業隨之高速發展,市井行人雜沓,車馬喧囂,酒樓茶鋪鱗次櫛比。
承德古建筑
雍正元年(1723年)設熱河廳,第二年設熱河總管,統理東蒙民政事務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胤禎取承受先祖德澤之義,罷熱河廳設承德
直隸州,此是“承德”名稱的始源。
[2]
乾隆六年,弘歷開始幸
避暑山莊,承德開始進入繁榮期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,弘歷在一道諭旨中說:“熱河地方朕每歲秋彌先期駐蹕,數十年來戶口日增,民生富庶,且農桑繁殖,市肆殷聞……”“皇祖詩云聚民至萬家,今則不止于萬,儼成大邑矣”。“熱河自皇祖建山莊以來,迄今60余年,戶口日滋,耕桑益辟,儼然一大都會”,是年升為承德府,此時承德成為當時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
政治中心,有塞外京都之稱。當時清帝每年幾乎有半年時間來此避暑和處理朝政,接見少數民族王公及外國使節。
道光七年(1827年)以后,熱河文武官員均屬都統署管轄,官職與朝廷派出的總督、巡撫同。
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,成立偽滿洲特別行政區,1945年解放,9月籌建
承德市人民政府,11月正式成立。
1946年8月國民黨軍隊占領承德。
1948年承德市再次獲得解放,隸屬熱河省管轄,為熱河省省會。
[2]
2017年10月10日,中國國家林業局批準承德市入選“國家森林城市”。
[7]